“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勇于挑战权威。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就无法主动地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如果我们的思维还没有达到一定深度,那么我们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到处碰壁,有时甚至到了断粮日的处境。
有一次,他的学生讨来一小块羊肉和几条小鱼,因饥饿难当,只好把羊肉和鱼同煮以应急,出乎意料竟然十分鲜美。
字繁体字是孔。
孔汉语文字
孔(拼音:kǒ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一般认为是洞穴,窟窿义。由本义引申为空阔,深远义。由洞穴义引申为大、通达义。孔作副词表程度,相当于“很”、“甚”。还作量词。用于洞穴、桥洞、窑洞、油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