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涵盖了抒情、写景、咏史、议政等多种题材,表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以下是一些苏轼生平的诗句:
1. 《赤壁赋》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和子由渑池怀旧》中的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3. 《题西林壁》中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5. 《惠崇春江晚景》中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7.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8. 《赤壁怀古》中的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苏轼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文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著称。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宋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