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溶解于水,通常经过两个过程: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种过程为物理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作用,形成溶剂(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
当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当放出的热量小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降低,如硝酸铵等;当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盐、蔗糖。
第一个过程中的溶质若是电解质,好像就是电解质的电离。
电离断键会吸热。
而溶质的溶解过程的吸放热就取决于这两个过程那个过程吸放热多。
硝酸钠不易挥发。因为挥发性是物质在常温下可以在液体或固体状态下变成气体的性质,而硝酸钠在常温下不易分解或挥发,因此不具备挥发性。
NaOH能让酚酞溶液变红。原因在于酚酞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酸碱度的指示剂,它在酸性溶液中为无色,而在碱性溶液中则呈现出鲜艳的红色。
当 NaOH 溶液滴加到酚酞溶液中时,它会与酸性溶液中的酸发生反应,迅速中和酸,使得 pH 值升高。一旦 pH 值升高到足够高的程度,酚酞就会变成红色,表示溶液已经呈碱性。因此,借助酚酞的指示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它在溶液中的颜色改变来大致判断溶液的酸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