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点来说,水在4℃时密度最大,是由于水分子间有氢键缔合这样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
根据近代X射线的研究,证明了冰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
这个四面体是通过氢键形成的,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因为五个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体的体积占完,在冰中氢键把这些四面体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通过氢键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间利用率较小,约占34%、因此冰的密度较小。
水溶解时拆散了大量的氢键,使整体化为四面体集团和零星的较小的“水分子集团”(即由氢键缔合形成的一些缔合分子),故液态水已经不象冰那样完全是有序排列了,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无序排列,即水分子间的距离不象冰中那样固定,H2O分子可以由一个四面体的微晶进入另一微晶中去。
这样分子间的空隙减少,密度就增大了。
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四面体集团不断被破坏,分子无序排列增多,使密度增大。
这两个矛盾的因素在4℃时达到平衡,因此,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
过了4℃后,分子的热运动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的因素,就占优势了,水的密度又开始减小。
水本身并不能防止氧化,但是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被还原,而氧原子可以被氧化。当水分子被氧化时,它变成氧气和氢离子,而氧气是可以在水中溶解的。因此,在水中,氧气和氢离子可以相互交换,形成一个平衡状态,从而防止水分子被进一步氧化。
此外,水中的氧气还可以与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反应,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防止金属被氧化。
水在冷冻条件下细菌快速繁殖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1. 低温不会杀死所有细菌:虽然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但并不会彻底杀死所有细菌。某些细菌株对低温有较高的耐受性,可以在低温下存活并繁殖。
2. 冻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在冷冻过程中,水中的温度并非持续恒定,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温度变化。这种温度变化可能会刺激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3. 冻结后的水结构改变:水在冻结过程中会形成冰晶,冰晶的形成会导致水分子在晶格中排列紧密,从而改变了原本液态水中的微观环境。这种环境改变可能会对细菌的生长提供一定的利基条件。
4. 潜伏期的影响:有些细菌具有潜伏期的特性,即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处于休眠状态,等待恢复适宜的条件后再进行繁殖。在冻结水中的细菌可能处于类似的潜伏状态,当水再次解冻或提供适宜的条件时,它们会迅速复苏并开始繁殖。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细菌在冻结的条件下可能会快速繁殖,但整体上低温仍然是一种抑制细菌生长的条件。因此,将食品或水等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并不会降低细菌生长的风险,反而可能增加细菌滋生的机会。因此,在储存食品或水时,仍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和保持适宜的温度以防止细菌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