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说:“立国先立人”,“立人”的精神实质即为摒弃国民劣根性,重塑新型的民族性格。
在鲁迅看来,“立人”是“兴国”的前提。
也就是说,在“兴国”这一系统工程中,最根本、最关键的一项是“人”的工程。
鲁迅对“立人”的正面主张,比如他希望中国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能容纳新潮,等等,其实就是鲁迅本人精神的写照。
“鲁迅精神”是一种百折不回、独立自强的人格精神,是中国人为生存、解放而奋斗的一种民族精神。
鲁迅的“立人”,就是要培养这种民族精神。
“立人”是鲁迅毕生事业的起点和归宿,他所从事的文艺运动不过是“立人”的一种手段。
《理水》是具有着深广的思想内容和巨大的思想意义的。
作者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高度地赞扬了古代人民英雄禹的高贵品质和他跟人民群众一道创造的丰功伟绩;同时通过考察灾情的大员和文化山上的学者的勾画,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统治集团腐朽的本质,从而唤起人民群众的自信力,鼓舞起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战斗勇气。
1.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洁白、明艳,以至自身滋润相粘结,这是一种静态、阴柔的美。
2.朔方的雪:如粉、如沙、绝不粘连,蓬勃奋飞、旋转而升腾,是一种动态、阳刚的美。
3.鲁迅把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放在一起写,区别是各有各的“幸”与“不幸”,正如人生的“幸”与“不幸”永远在两极摇晃一样。
鲁迅先后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江南和朔方的雪景的对比描写,赞美了“飞雪”追求自由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冷酷黑暗的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无比愤思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黑暗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