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
阳和启蛰
拼音:
yáng hé qǐ zhé
解释:
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出处:
《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
基本信息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简拼】:
YHQZ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阳和启蛰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2月4日或5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阳和"指天气开始变暖,阳光和煦;"启蛰"则是指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这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对生活的启示包括:
1. 顺应自然节律:阳和启蛰提醒人们要顺应季节变化,调整生活节奏,比如早睡早起,合理饮食,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2. 积极行动: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人们应该像大自然中的万物一样,充满活力和希望,积极地规划和实施新的目标和计划。
3. 注意养生:春季阳气生发,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注重保养阳气,避免过度消耗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适度的运动。
4. 生态意识:启蛰意味着生物开始活跃,这提示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5. 更新观念:如同自然界中的变化一样,阳和启蛰也象征着不断更新的思想和观念。人们应当开放心态,接受新知,不断学习和进步。
综上所述,阳和启蛰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节气,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指导。
阳和启蛰是指春季气候温暖,阳气开始升发,万物开始苏醒生长。此时蛰伏在冬眠状态中的动植物开始重新活动,产生繁衍的活动。这一传统文化观念在中国民间已历经数千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在繁体中,“阳”和“启”都是“开始、启发”的意思,强调这一时刻万物开始复苏生长;“蛰”则表示动植物冬眠状态的结束和机体再次活跃。这一概念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理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