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
1. “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
2. “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膻能香。它没有知觉,没有能力;但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3. “吾侧闻之,试以告女。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
4.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5.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6. “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7. “五情好恶,四体安危,世事苦乐,古犹今也,人犹我也。人人相犹,损一秋豪而利人,悉天下以奉天下人。”
8. “忧苦犯性,逸乐顺性,斯实所系者也。名不可去,亦不可宾。但恶夫守命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而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
孔子:
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 吾日三省吾身。
3. 礼之用,和为贵。
以上是部分列子和孔子的名言,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建议阅读国学书籍加以获取。
列子(约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出生地和出生日期并不确定,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根据《列子》的记载,列子的父亲名叫列御寇,他是一位著名的道家学者和政治家。列子自幼聪明好学,精通道家思想和文化,曾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道家经典和哲学思想。
根据史书记载,列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的魏国和赵国之间,大约在公元前470年到公元前399年之间。但具体的出生日期和出生地点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在一些文献中有所提及。
列子《天瑞篇》白话译文如下: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操心。
齐国一个姓国的是首富,宋国的一个姓向的极穷,(姓向的)从宋国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说:“我善于盗窃。一年就自给,两年就自足,三年就大丰收,从此往后,施舍到的(大)有州(小)有弄巷。”姓向的大喜,知道了他做盗贼的话,却不知道他做盗贼的办法,于是穿墙破室,(只要是)眼睛看见的手所碰到的没有不偷的,没多久,(就)人脏并获被判罪,连他祖辈的财产都被没收了。
姓向的认为姓国的在骗自己,就去埋怨他。姓国的说:“你是怎么做盗贼的?”姓向的就将自己偷盗的情况说了。姓国的说道:“哈哈!你偏离做盗贼的方法也太远了吧?现在我告诉你吧。我听说天有时,地有利,我偷盗天地的时利, 云雨滋润,山川孕育万物,以使我的禾苗成长,生养我的庄稼,筑我的墙,建我的房屋;陆地上我盗禽兽,水里我盗得 鱼鳖,没有一样不是盗得的啊。所有庄稼、土地树木、禽兽、鱼鳖都是天地所生,哪有是我所有的啊?但是我偷盗天的 就没有祸殃;而金玉珍宝、谷物锦缎财物,是别人聚集的(财物),哪是天所拥有的啊?你偷盗那些东西被判罪,怎么 能怨恨(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