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县始建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高陵并不是“高大的陵墓”,它的名称是根据地貌从《尔雅》中来。
高陵县以南有一道坚固而高阔的土山名为奉正塬,塬体高隆,《尔雅》中有:“大阜曰陵”的说法,即“大土山称为陵”,所以在秦设县时就有了高陵之名。
西汉平帝元始四年,王莽改名千春,东汉初复名高陵,曹魏皇初元年(公元220年)又改名高陆,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复沿用高陵原名至今,属全国建县历史最早的县份之一。
高陵地区有黄须菜。
黄须菜学名盐地碱蓬,又名翅碱蓬、皇席菜、黄蓿菜、皇须菜、龙须菜,属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须菜生于盐碱地、海边沙地,是一种耐碱性极强的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河三角洲、东北、华北以及陕西、江苏等地。初夏时节是黄须菜上市的季节,也是咱们老家餐桌上的一道好菜。
高陵场畔农业起源可能指高陵县场镇附近地区的农业起源。具体来说,由于高陵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土地肥沃,降水充足,气候温和,是中国农业的发源地之一,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定居,开始了农业生产。
此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高陵县逐渐成为了一个农业富饶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