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干和范蠡都是被尊奉为文财神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和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成为了招财进宝的象征。具体来说:
比干:他是商朝末年的忠臣,因直言进谏而被纣王挖心处死。在神像或画像中,比干通常被描绘为头戴宰相乌纱帽,身穿高官绣蟒袍,左手执如意,右手托元宝,足登元宝,形象是典型的古代文官打扮。
范蠡:他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商人,以智谋和商业才能著称。范蠡的神像通常是手拿书卷或执元宝,与比干不同的是,范蠡少有执如意或同时执如意与元宝的形象。
综上所述,如果要根据传统形象来判断,比干是那位被描绘为手持如意的文财神。而范蠡则多以手拿书卷或元宝的形象出现。这些形象在民间信仰和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一、君行令,臣行意。
大意:君王按照法令行事,臣子则按照志意行事。
二、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大意: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
三、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尽敌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此兵家阴阳之妙也。
大意:这里讲得是在战争中“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之间的关系。在实力明显处于强势的局面下要先发制人,“先则用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对上置于万劫不复之地,让他没有翻身的机会。而在实力相当或者自己一方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下,真正的高手却从来不先发招,而是后发制人,“后则用阴”,充分针对敌方暴露的弱点予以反击。
四、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大意:物价上涨到一定的极限,反而会逐渐跌下来,物价下跌到一定的极限,反而会逐渐涨上去。
五、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大意: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了。这就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出处 ,指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
六、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大意:得到了机遇就不要懈怠,机遇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度重来。老天给予的机会,如果不能利用,反而会遭受惩戒。
七、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大意:粮食价格平稳了,可以带动其他货物的平等交换,市场交易的关税才能兴旺不乏,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正确)方法。粜:[tiào]释义:卖出(粮食)。
八、柔而不屈 强而不刚。
大意:柔弱但不屈服,坚持自己但不刚愎自用。
九、劝农桑,务积谷。
大意:发展农业,积蓄粮食。
十、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